干细胞外泌体的机制
在干细胞内外有称为“外泌体”的微小囊泡。外泌体于1983年被发现,并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了研究。1996年发现外泌体具有将物质运输到其他细胞的功能,2007年发现外泌体中含有大量的基因复制信息(microRNA)。这种microRNA包含重要信息,被认为是干细胞效果的关键。此外,外泌体还作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工具和消息工具发挥作用。
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报告称,“即使干细胞脱核也会显示出类似的药理效果”,这表明干细胞的药理作用在于细胞外囊泡(EV),如外泌体。此外,外泌体是细胞来源的天然物质,已经大量存在于人体内,因此副作用较少。这表明了外泌体相较于细胞治疗的优越性。在医学领域,它们已经应用于利用体液的新诊断方法,并且未来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也备受期待。